close


全曲目試聽:雷光夏全新官方網站

收到這張專輯已經是十天前的事,十天內不斷地反芻,愈吸收內容物愈見分解。看著〈我的80年代〉的MV,眼眶淚水止不住打轉。蕭導演請來了好多好多的人,手裡拿著他們80年代的相片,讓過去與現在誠實地安置在2006年的時空中。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來唱這首懷舊得泫然欲泣的歌呢。

06年底,雷光夏終於推出了她的全新作品《黑暗之光》,宣傳文案寫得優美動人,然而專輯本身更是如小小浴缸中的水滿溢開來的記憶河流,只要稍微轉響聲音,便能帶你前往屬於腦袋裡片段的美好回憶。平心而論,雷光夏2003年推出的雙專輯包括舊歌重詮的《2003 逝》、新歌的《時間的密語》,在專輯主體性上確實較為弱了些,雖不缺許多好聽的單曲,但總讓我覺得像是分岔得遠的枝椏,少了樹幹供給的養分。不過,2006的《黑暗之光》除了第一首歌味道稍微重了點之外,從〈黑暗之光〉或〈La Paloma〉的西班牙的街頭錄音開始,可說是順暢完整讓人直想列本張專輯為今年華語唱片第一。


「離開的愈遠愈好 我那軟弱的夢 誰也不在那裡面」

〈我的80年代〉口味之重、催淚之深恐怕你得親身體驗,以簡單鋼琴旋律與極微電子節拍細膩鋪陳,雷光夏輕緩的聲音,即便煽情也不見過份激昂。親民的歌詞,對於我們這些80年代還在寫功課上小學的人也毫無障礙,可自動釋意為90年代的青春時光;而軟弱的夢,是真的多到不行啊。(其實若拿掉電子的部分,變得單純,我會更喜歡)


〈我的80年代〉MV,邊流淚邊推薦


〈黑暗之光〉的前奏讓我想起另一首應該是百大華語歌其中一名的〈心動〉。剛好〈黑暗之光〉是個關於淡水的回憶;關於淡水,我的回憶可多了,「海靠近我 空氣濕了」的字句,時分正好的打點著我輩學生時期的黃金紀念冊。

自第三首歌〈La Paloma〉開始,我想是整張專輯最明顯的分野,從濃得化不開的懷舊情緒,轉到熟悉的雷光夏念白與悠長的藝文街道。這首歌是雷光夏在西班牙旅行時,對著街頭藝人表演的隨機錄音。小提琴與背景的人聲吵雜提供了足夠程度的旅行幻想。如果要想起這張專輯,很奇怪的,我會直接從這首短歌開始。



〈造字的人〉的動畫MV由王登鈺創作,也正是專輯封面與內頁圖像;〈別人的天使〉則由我非常喜歡的黃中岳先生編曲,以充滿希望的明亮旋律起飛,搭展到副歌的躍動呢喃,流動而自成宛如電影的風景圖像,是專輯裡我的愛歌之一。「這世界是一個謎語 我們誰也不想去解開 是為了要拯救自己 卻成了別人的天使」...靈感來自德國電影《最後一次心動 Off Beat》的歌詞,擁有奔跑的速度,深刻得一針見血。

〈New Dream〉這首詩說著海邊蚌殼吐出的海市蜃樓之夢;〈清晨旅行〉則描繪一大清早睡眼惺忪的長途旅行。聆聽至此,室內空氣都籠罩著夢境的感覺,然後這場幻境再由〈未來女孩〉、〈發光房子〉延續,像是嬰兒車上方會旋轉的玩具,前者民謠吉他加入了非洲傳統樂器與山地歌謠合音,後者叮叮咚咚的可愛節奏輸入了笛子相伴,童趣的類似兒歌,是否都是要唱給未來的主人翁聽,還是,給老了的未來主人翁往回追溯呢?

專輯末再將〈黑暗之光〉引向海浪的聲音,雷光夏溫柔的嗓音真是殺傷力十足。也許正如她所說:「很適合在大雨天聆聽」,大雨的隔絕會讓人的心異常通澈。

從一場車禍開始,雷光夏意外的待在家專心寫歌,想以單純感動,排拒一整個世界的黑暗與複雜。錄音過程遊歷西班牙、北京、維也納,MV也是囊括了廣告片導演蕭雅全、《Off Beat》導演Hendrik Hoelzemann、光夏的爸爸雷驤...等。

總結的說,《黑暗之光》富蘊了生命的厚度,自然地閃閃發亮。它是適合老照片的主題音樂,散落一地的無岸回憶,在心情無比灰暗的時刻,讓人有了溺執在小小世界裡的可能。



PS
更新過的官方網站,有更多的故事。
包含全曲目的兩分鐘試聽、新聞發佈、特別感謝,
〈我的80年代〉、〈造字的人〉MV兩分鐘短版
以及〈黑暗之光〉拍後感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lv51 的頭像
    elv51

    elv51

    elv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