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想起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聽朋友眼中的「怪音樂」?
是什麼時候愛上唱歌、又是什麼時候愛上寫歌呢?
愛上音樂的原因有很多種,我的也只是非常普通:聽到音樂的時候,會跟著搖擺、會跟著點頭、會笑、會流淚、有一種無法言喻的感動…
從小我就是一個很平凡的小孩,不聰明、功課中等、也沒有什麼吸引人的特質,只記得國小放學回家,在穿越地下道時,趁著人聲隆隆,開始小聲小聲地唱歌。
那時候不外乎是國語流行歌曲,什麼劉德華、張學友之類的吧,有時唱得稍微大聲些,被突然經過的小朋友嚇到,立刻像旋轉音響按鈕一樣,變成呢喃或直接消音。
小時候的音樂管道是從爸爸、媽媽的台語歌與高勝美的翻唱歌開始,那些恐怖的惡夢總是在坐上爸爸的車後發生,比如說去新竹旅遊,整個旅程我們就只有這幾種選擇,但小朋友哪懂什麼叫好聽呢?所以我和妹妹就乖乖坐好,偶爾要求改聽廣播。
還好最小的姑姑送了我一張「優客李林」,聽音樂這件事變得比較正常一點,那第一張專輯是「黃絲帶」,於是我迷上優客李林,覺得林志炫的聲音超好聽、飆得超高,卡帶被我重複聽聽到快爛掉,聲音糊糊一片。
國中的時候又迷上王菲,跟班上的某位王菲迷同學一起蒐集王菲的卡帶、剪報,每天的上課的話題是她、下課的話題還是她,更買過王菲的寫真集,大陸版的,掉頁非常嚴重,一打開就啪啦啪啦地掉了。
王菲好紅啊!在報紙上通常是頭版,夜市裡還會出現稀有的廣東專輯;我們像是比賽、競爭一般,看看誰能購買到最多的專輯、還有書店賣的小照片;我想,那種小小的偶像照賣得好,全都是靠國中生吧。
可惜全家旅遊的時候,電台廣播如果有王菲,「我願意為你被放逐天際」等等的話,爸爸會先皺眉頭,發表一下「啊這是在唱什麼,怎麼有氣無力」之類的感言,接著一手扶著方向盤、一手慢慢、默默、悄悄地把王菲轉成高勝美。
因此高中音樂課要表演唱歌,我就選了「我願意」,音
所以別人的「忘情水」怎麼唱都比較高分。
--------------------------------------------------------------------------------------------------------------------------------------------
高中的時候開始會買西洋專輯了,一開始先接觸的是大合輯,什麼Max系列、Now系列、Grammy系列等等,裡面還真有許多好歌,而且對英文很感興趣的我喜歡自以為是地背歌詞學唱,比如說TLC的Waterfall,那個Rap很難;還有一次練Alanis Morissette的You Oughta Know,唱得十分忘我時(髒話非常多的那部分)被表弟撞見…
總之,合輯是認識各種音樂的好方法,雖然常常比較芭樂,但還是能碰到像是Tori Amos的Caught A Lite Sneeze這樣的屌歌。所以當時可以說是亂聽,流行什麼就聽什麼,Alanis Morissette、Paula Cole、Jewel、Sarah Mclachlan是我當時超級愛聽的歌手。
她們陪我度過高三那些讀不下書的夜晚,我總是很專心地一句、一句聽,什麼事情都不做,就是聽著音樂,甚至在聯考前一天,還藉著Paula Cole的Me來安定自己的心。
一直到現在我都把音樂當作獨佔性的東西,認為音樂是神聖的,不能邊看書邊聽、不能邊寫東西邊聽,要專注的、其實就像讀書或看電影一樣,把每個細節好好地吸收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