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我喜歡陳雪、也喜歡關心情慾。
喜歡陳雪的理由是她對於個人自我認同的追尋,似乎可以讓讀者內心深處的某個地方像熟睡的嬰兒漸漸甦醒、漸漸開始感知外面的世界,而相信人是壓抑的、痛苦的,常被外界所綑綁與隔絕…
正是目前我以二十一歲的身軀見證到的台灣社會,一個個緊繃、禁錮的靈魂被自我道德、無數媒體強加束縛,終回歸怯懦、明哲保身信念。
而我們得到了什麼?什麼是我們的價值?在主流社會價值底下,是不是讓自己安全於大眾化的信仰比跳脫信仰來得更方便,但同時也更去除個人化?
因為我喜歡陳雪。她說:「很多幸福是用更多難以言喻的痛苦堆積成的假象。而我只是努力維持那個假象的芭比娃娃。」
我也不要是所有人的玩偶,我也「盡量」不要是所有人的玩偶,我也不要玩弄我自己—
是的我相信文學對我來說就是有這樣的好處,把腦袋搖一搖,覺醒。
喜歡關心情慾因為我身處情慾,常人戲稱大學是求偶季,或更早,我們早已迫不及待地實習愛情,並合理化地討論愛情、討論愛情、然後還是討論愛情。
關心愛情絕對沒錯絕對合法,但我更關心那被隱藏起來非檯面上主流地位的…
人的慾望到底在哪裡?消失了嗎?情慾只是愛情「附加」慾望而已嗎?為什麼我們不能像討論哪間餐館激發你的味蕾般正統地討論慾望,而難道品嚐食物就會被貼上物質的標籤、精神萬歲慾望去死?
很多人保持著錯誤的謬論,認為不能歌頌慾望、歌頌性解放(性與愛是可以分離的),張娟芬提出這樣的反駁:
「而字面上看,(性愛)『合一』聽起來也比『二分』要『高級』一點,似乎可以達到某種交融無間,偉大而動人心弦。但奇妙的是,無慾做為女人的一種情慾模式並不會被批評,可是無慾是有愛無性,那難道不是性愛二分嗎?可見『性愛二分』之所以被反對,並非因為什麼人性的割裂疏離;『有性無愛』才是真正的靶子。」
所以兩者混合。本文將以「情慾」為主軸,以「個人選擇」為主要論點,希望在壓抑與解放公平並存且相互消長的社會裡,每一個個人都能仔細思考自己的身體、心靈,做出讓自己滿意的選擇。
------------------------------------------------------------------------------------------------------------------------------------------------------------
侷限的自我:從「蝴蝶的記號」談起
------------------------------------------------------------------------------------------------------------------------------------------------------------
「有時候你一定覺得很辛苦吧,說出來沒關係啊沒人會怪你的。」(蝴p121)
有人說日本人很壓抑,光是看到滿街滿處的情色資訊印刷精美地散佈著,我們就可以得到日本人很壓抑的結論,好像他們過著雙面人的生活一般。
我們何嘗不是?
台灣人也彷似地壓抑,我們抱持著道德的偉大情操,有著許許多多堅不可破的傳統:傳統父親的角色、傳統母親的角色、傳統小孩的角色、傳統的親子模式、傳統的愛情模式…傳統的恐怖主義!
好像我們非得這樣做、非得一個個貼上標籤證明品質無虞請安心食用—
□ 父親:全家經濟來源、一家之主(贈母親小孩於社會中之「依靠」功能)
□ 母親:另一個經濟來源、一家之煮(另附洗衣及家庭整潔功能)
□ 小孩:嬰兒時期可供長輩怡情、青少年時期轉為讀書模式、成年時期更可轉為經濟來源(產品偶而反叛而導致故障,請小心使用)
□ 親子模式:僅需極微小互動能量,隨著年齡變化改變供給關係
□ 愛情模式:一男一女以結婚為其終極目標,以經濟生活維繫能量
「我的人生也許要在努力不讓別人失望之中度過了…那彷彿是一種逐漸減弱某種力量的過程,我心裡堆積的都是別人的快樂和悲傷,我努力體會的都是別人的感受和情緒,漸漸地我把我自己取消了…」(蝴p124)
陳雪在《蝴蝶的記號》裡描繪了這樣一個平凡的角色,小蝶,從小有著美好的家庭(小蝶爸、小蝶媽)、長大後有著美好的婚姻生活(有穩定工作的阿明),她過著備受呵護的日子,很平淡無奇但也「不能說自己不快樂」(蝴p 124),
就像這個社會維持著生計的每個人一樣…漸漸地忘了自己有追求的權力與能力,或許曾經無法追求但如今卻已經怯懦地跨不動了。
某天她遇見阿葉,「這個精靈般的女孩總是輕易地就擾亂了我」(蝴p 122),平淡的生活開始失去秩序;
原來,年少時的她也曾經愛上真真—目前已經出家的女孩—現在,她愛上了阿葉。
「其實我從沒有任何不滿,只是經常想不通他(阿明)為何如此愛我,那樣深刻的情感是我無法對他產生的,正因為如此,我便竭盡所能地加倍對他好,那麼努力,努力得自己好累…」(蝴p 124)
「我把手伸進他(阿明)的胸前撫弄著,心裡感到莫名的哀傷,這麼好的男人為什麼我卻無法真心愛他呢?我只會演好太太的戲而已,一天到晚演戲煩不煩啊…」(蝴p 126)
「蝴蝶的記號」裡有許多不同的支線,在某方面或有重複敘述之嫌,但或許其巧妙的重複更能強調出作者意圖。
例如,小蝶與阿葉的同性愛(離開阿明,情慾出走)、小蝶媽與高玉琴的同性愛(離開小蝶爸,情慾出走);又對比小蝶與真真學生時期的同性愛(家長反對,真真出家)以及小蝶的學生武皓與心眉學生時期的同性愛(家長反對,武皓自殺、心眉精神失常)。
陳雪不以時間排序、利用交錯描寫的方式引出各段故事,一一展露每個人的真實面象,殘酷地、痛快地把事實攤開呈現;
原來,小蝶所謂幸福的家庭是必須由她來承擔的,由她來隱瞞爸爸偷情、媽媽自殺未遂;
原來,阿明所謂的幸福家庭是必須由小蝶來扮演美麗的芭比娃娃。
「爸爸媽媽開始互揭瘡疤,爸爸訴說媽媽從前怎樣四處查勤弄得他不能好好工作,謠言四起害他丟臉…媽媽說他怎樣搞女人故意留在台北說是工作需要,回來這裡也沒有收斂,還讓一個女人騙了一千多萬也是她拿錢出來處理的…」(蝴p 154)
「我還在現實這邊現實這邊,扮演好女兒好太太好老師好朋友好媽媽,讓所有人滿懷希望充滿羨慕,用滿滿的愛一步一步從我身上踐踏過去。」(蝴p 135)
「他盡一切努力要爭取一個他夢想中的家庭,卻不知道,我就是那種家庭長大的,那種為了維持外人眼中的和諧美好而付出的代價完全扭曲了我的人生。我不要再來一次。」(蝴p 161)
我認為觀看「蝴蝶的記號」是一趟追尋自我的旅程。
我們實在太容易消失也太容易被現實詆毀,我們太過壓抑自己。
我們是被傳統化、道德化、教條化的人,喜歡定義每件事。
□ 貼上 侷限自己,因為想要變得安全。
曾經為此而忽視對慾望對愛情的渴求,一直到決定要勇敢去做的時候…
解放自己、解放情慾。
------------------------------------------------------------------------------------------------------------------------------------------------------------
情慾解放
------------------------------------------------------------------------------------------------------------------------------------------------------------
情慾解放包含兩個層次:第一、愛情解放,第二、慾望解放(性解放);
兩者的基本條件是於解放空間裡,參與者皆為平等、自願。(豪p39)
解放的空間裡,情慾活動是多元的,脫出了單一的模式和軌道,不受限於特定的人際關係、性別、年齡層,也因此才有可能在最大的自由空間,在最鼓勵創意、最肯定主體意願的條件下充分的豐盛起來,提升情慾品質。(豪p 39)
我們比較常聽到性解放論述,但我認為,愛情也應該解放。
就性愛二分原則下,愛情是精神上的匯聚與交流、心靈分享的呈現以及超脫物質的喜悅,
「愛情」二字被廣泛地運用在各個層面上,甚至常含括身體的慾望(不過我在此必須將其分離),因此人們以為愛情是具有獨佔性的,但就其心靈分享層面論,我可以跟很多人都發生精神交流,也就是說,只要彼此相互同意,我可以同時愛很多人。
愛情解放並沒有愛情的正確性,你可以愛你的家人、你可以愛你的朋友,你可以愛一個陌生人只要他與你達到精神溝通的神奇面;
你的愛情永遠不是錯的,因為永遠沒有對的這件事,愛情解放的世界裡只有純粹的、令你滿意的愛情。
同樣的,性解放要求更寬廣的慾望空間,超越一夫一妻的父權式婚姻,超越單一的性伴侶,超越異性戀,超越單一僵化的性模式,性解放像是自助餐一樣,各種個行的性活動和情慾經驗攤在你面前,你永遠可以任意挑選。(豪p 38)
「嘿!我也要有爽的經驗,我也要我的情慾人權,我要按著自己的意願來使用自己的身體,不為了交換愛情或婚姻。在爽的過程中,我要用什麼方式和誰爽,由我和我的對象商量,別人休想壓抑或剝奪我的情慾人權。」(豪p 39)
在此再次說明,我必須將「性」與「愛」二分,為求得每個個人更清楚的情慾需求,我想這是絕對必要的。
有的人可以談柏拉圖式的戀愛,他的愛情需要指數高達百分之百,性卻是零;有的人偶而還是需要接吻,而且對他而言接吻相當足夠,他的性需要指數為百分之三十、愛情需要指數為百分之七十;有的人性需要指數百分之百,純粹滿足感官需求…
因為有各式各樣的人,所以我們更需要將性愛二分,就性與愛的相對百分率來作為衡量標準,人們更可以享受可以變動的樂趣,在誠實、自由、解放的基礎上選擇想要的。
某些保守份子宣稱自己談的是柏拉圖戀愛、攻擊情慾解放人士,我們反駁:
「這種『清純』就是假的無慾。假的無慾不是真誠探索身體感覺之後所做的選擇,而是專門用來『堵』性解放的狡猾遁辭。
假的無慾是『選擇性執法』,面對鼓勵發展情慾的論述時,不屑的說:『性有那麼重要嗎?』
面對婚外性行為時理直氣壯的說:『我無慾!』但一碰到婚姻家庭制度,卻自動棄守,坐視自己的身體成為他人的租借,而無力拒絕。結果假的無慾說穿了,就只是反對婚外性行為。」(豪p 125)
情慾解放重視個人選擇權,所以絕對更保護性保守者的權利,性保守者也應該支持情慾解放,發展情慾不能僅著眼於如何避免負面經驗,真正的、有效的情慾出路是要使不愉快的情慾經驗像學嬰兒學走路一樣,跌倒也沒什麼大不了。(豪p 128)
像小蝶一樣慢慢地學習到勇敢: 「我想我一定臉紅了…」(蝴p 122)
「我不禁還抱著她(阿葉)的頸子回應她深沈的吻,更貪婪地吸吮她…」(蝴p 128)
「是真的,我在快樂的情緒中感到痛苦,這是我承受不了的事,我是會愛上女人的…」(蝴p 128)
「是的我想要跟她(阿葉)做愛,對她的愛慾如潮水洶湧在我體內已有多時,我在夜裡因渴望她而醒來,一次又一次洗手沖澡仍無法平復那種波動,我甚至試著更頻繁地親近阿明企圖挽救自己的失控,說服自己一定要信守婚姻的承諾…」(蝴p 149)
「我一面開車一面思索她(真真)的話語,這醫生我都在恐懼自責中度過,我不要再這樣了。」(蝴p 179)
「我忽然發現自己有多愛她(阿葉),我不能失去她,就是不能…」(蝴p 181)
------------------------------------------------------------------------------------------------------------------------------------------------------------
結論
------------------------------------------------------------------------------------------------------------------------------------------------------------
其實,無論如何,我們最重要的課題是對自己誠實、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我們常常忘記了,最重要的東西也就這樣消失了。
解放情慾,愛自己,再怎麼樣你都沒有欺瞞你的心。
「我不知道,我這輩子都在不斷的失去,現在連孩子都失去了,但是我還擁有自己,或許這是我唯一可以擁有的,也是我唯一不能失去的。」(蝴p 190)
小蝶說。
蝴:「蝴蝶的記號」一文,陳雪著,收錄於「夢遊1994」,已絕版,目前有「蝴蝶」一書與電影「蝴蝶」
豪:「豪爽女人」一書,何春蕤著